博客

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 如何“破局”?

发布于 2018-12-03
 261    0 

自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以来,实现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在这场低碳转型大潮中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未来,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能源转型是实现中国整体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而低碳转型,也是能源产业的必经之路。


低碳发展离不开能源产业参与

探讨一个国家的低碳发展,不能脱离国家的基本国情。当前,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等都还在进行当中。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还有4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仍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持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一段时间内仍有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很特殊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处于转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初步条件,可以将效率、质量等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加接近现代化。特别是具备了在低碳领域实现创新的条件,能够开拓一条新的低碳发展的路径,在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放缓排放增长的速度。这其中就包括能源产业,因其结构也处于调整变化阶段,完全有条件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此外,中国现阶段还有一个特点,即科学技术发展十分活跃。近年来,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技术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本也不断下降。

所有这些既是中国现阶段的特点,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低碳发展的优势所在,它们使得中国的低碳发展有别于全球许多国家。

在此背景下,实现低碳发展,需要能源产业的积极参与,同时,这也是能源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提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现代化的目标中就应该包含低碳的成分。而能源业作为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应该具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决心,从长远出发,加快行动,实现低碳转型。

当前的科技发展变革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能效的提升、储能技术的发展等等。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推动能源业加快低碳转型的速度,不断增加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当然,推动低碳发展,对能源业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将使未来的产业和技术战略布局均发生变化。以电力系统为例,实现低碳化就要求一次能源、发电、终端使用三个环节全面进行低碳部署,缺一不可。

事实上,中国早在2014年即提出了能源革命,目标就是要实现清洁、可持续的、安全的、能够支撑人类持续繁荣发展的能源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能源行业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主动有为,这样才有可能为整个经济的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否则就可能要拖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后腿。


机遇与挑战并存

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起来的确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在技术层面,虽然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已经推动成本大大下降,但跨领域的低碳技术仍缺乏突破。

另外,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如管网、输配电设施、储能装置等的建设,还存在长期规划不足、空间统筹不够等问题。此外,当前的能源市场结构调整、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

同时,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如果体制机制这个生产关系的改革无法促进生产力,那就不是好的改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因此,我们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将近、中、长期目标衔接起来,要有长远考虑,但同时也要即刻采取行动。

在技术领域,要抓住时机,加快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速度,令其能够尽早实现飞跃式发展。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通盘考虑、从长期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配置。此外,还应该加快推动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市场机制。比如,近期实施的售电改革,就是很好的突破口。

而所有这些部署,都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先行,然后再通过区域试点进行推广扩大,同时还要对其有效性进行预估,从而更好地结合近、中、长期目标,推动能源业的低碳转型。


加强国际合作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美国为例,尽管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以加州为首的17个州却表示要继续履行《巴黎协定》的义务,加州甚至还提高了其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标准。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推动低碳转型,首先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要具备前瞻性和探索的勇气。比如加州,作为全球的创新中心之一,看到了低碳的未来,因此设立了自己的极具雄心的低碳发展目标。中国制定的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同样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考虑。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国际上也有许多鼓励技术研发创新的机制值得借鉴。中国的诸多开发区、技术研发集中区域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还有碳市场的运行、低碳技术开发融资等方面,国际上也有丰富而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

国际间的低碳转型合作可谓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并且覆盖不同的领域。对能源行业而言,首先还是需要从上到下建立起低碳的意识,这样才能顺应全球的潮流,便于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需要有一批“动脑筋”的人,智库、专家学者为行业提炼低碳转型的经验、思想。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为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第二,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边做边学”。能源行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国际上开展不同层面的“对话”,例如参观访问、学术交流、话题研讨等,学习先进低碳意识、理念、经验等,并通过交流寻找合作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经验。

第三,要有一批致力于促进多方合作的人。能源基金会就是这样的“促进者”之一,寻找机会,促进产业界、金融界、科技界、学术界等不同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与繁荣发展。

总体而言,能源业合作探索低碳转型的途径、方法非常多,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将合作成果落实到日常的行动当中,设计实际项目,在战略政策交流对话、联合政策研究、联合技术研发、联合投融资、联合能力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令其真正发挥效用。


(本文来自中国能源报 原标题为:能源产业低碳转型最缺啥?人才、行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你选哪个?)

Search Blogs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