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绿色低碳发展有望有效拉动投资。在中新社国是论坛日前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有机构测算,到2050年,中国面向碳中和的直接投资至少将达到140万亿元,为今后三十到四十年的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这么大的规模具体投向哪?钱从哪来?要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能源基金会测算,“十四五”期间,中国与绿色低碳相关的多个领域总投资可能接近45万亿元,平均每年约8.9万亿元,占2021年全社会总投资的16%左右,成为一个可观的投资增长动能。而如果把时间周期进一步拉长,绿色低碳相关投资规模会更庞大。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预计:“到2050年,面向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以达到至少140万亿元,这是直接投资。如果考虑到关联投资,实际投资潜力又远大于这个规模。这些都表明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十四五’期间和今后三四十年期间,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这就将增长与碳中和转型有机结合起来了。”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的测算结果和这个数据相差不大,他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绿色投资可能需要139万亿元,对应到每年大概占GDP总量2%左右。这么庞大的投资投向哪里?王汉锋分析,主要包括无碳技术新建产能、传统高耗能高碳排放设备升级,以及减碳技术研发和未来产能建设等。他还预测了各个具体领域的投资体量。

“电力在中国的碳排放当中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对应的未来的绿色投资也会比较高,也是最大头。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体量也相对比较高,未来绿色转型也需要比较大的投资。建筑也是需要比较多的投资进行改造,其他行业包括钢铁、农业、水泥、化工,看起来比较多,但实际上需要的投资体量会相对小一些。”王汉锋说。

除了投向,资金来源也有待落实。专家分析,绿色低碳投资资金将主要来自金融体系。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对此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央行先后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金融机构则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等产品。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提醒,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要主动调整资产结构,防范转型风险。

殷红指出:“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方面,要控制转型的风险,并且探索转型风险的识别工具,把能耗、环境因素等纳入评级的模型。对能源转型可能带来的转型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管理,并且支持我们的转型企业去顺利稳健地实现低碳绿色的转型。”

此外,专家指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把高耗能产业全都“砍掉”显然并不现实,真正要做的是把目前消耗的高碳能源转变为低碳能源,也就是说,未来高耗能产业虽然能耗高,但碳排放却不一定高。如何把高碳能源转变为低碳能源?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建议:“我们就得鼓励这些高耗能的企业、项目,去自己建设或者合作开发新能源。我们在实际调研当中,相当多的企业反映了这种诉求。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就需要变成一种风光电和传统能源互补的网络,来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时间和技术进步,它就地消耗的能源当中,煤电的比例会越来越少,而风光电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