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中美阳光之乡声明:应对气候危机达成诸多共识,为COP28注入重要动力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刘栋
2023-11-16 12:53
来源:澎湃新闻
大国外交 >
字号

“中美两国认识到,气候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显著。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11月15日,就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举行前,两国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什么关系比中美携手合作更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两国合计排放了世界上近40%的温室气体。而此次声明不仅意味着双方在应对气候危机上达成诸多共识,为本月晚些时候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注入重要动力,也成为中美关系中一个难得的亮点。

午后时分的旧金山。(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对中美的阳光之乡声明,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14日发表回应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中美达成的共识是COP28开幕前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同时削减电力行业排放;通过全经济范围的国家自主贡献减少甲烷排放以及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争取在这个关键的十年内实现碳达峰等——这些目标将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贾比尔表示。

而对于关注中美两国关系的各界人士来说,这一声明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元玲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这份声明展示了中美两国整体外交关系,尤其是在气候外交方面的韧性。这是当今世界,尤其是大国之间特别需要的。”

而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对澎湃新闻表示,在当今世界格局巨变的背景下,这个联合声明来之不易,它对中美和全球气候合作、乃至外交关系,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它表明,在复杂的转型和变局之中,中美两国存在着真实、清晰、广泛和重大的双边及多边合作的利益基础,合作是中美关系实践的正确选项,是新的良好开端,是给人增强信心的信号。

增加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中美双方在这份声明中首先指出,重温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印尼巴厘岛会晤,“为了人类今世后代”,中美两国将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并与全球各方一道“直面当今世界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

这份美国和中国分别发布的合作声明共包括25大项,强调中美两国将致力于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加强双方合作及沟通,包括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重启中美能效论坛、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等,加速推进切实可行和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等具体举措。

声明中重要的亮点之一是中美双方同意:“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的十年,两国将共同努力争取实现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目标,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这意味着,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意通过增加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化石燃料,共同应对全球变暖。

2018年7月30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草原天路,风力发电机。IC photo 资料图

“声明中的相关内容体现了中美在全球能源转型 ‘先立’部分的重要议题上增强了共识。”邹骥分析道。

邹骥表示,当下中国已然风光“乍现”,近年呈现井喷之势,2023年新增2亿千瓦已成定局,且风光装备供给产能充沛,可为全球3倍风光装机的目标提供物美价廉的产业支撑。

下一步,各相关方应在三倍目标的统领下在全球创造自由贸易和投资的条件,全面在美、欧、中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加速部署可再生能源,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双进程的协同推进。

此次声明也回顾了中美两国此前一系列气候声明,包括2021年4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的联合声明,以及2021年11月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刘元玲向澎湃新闻表示,中美气候外交通过实践证明,它的“鲁棒性” (编者注“鲁棒性”从计算机科学而来,指的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仍能维持生存和工作的能力)是越来越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此次声明中还提及,中美两国将于COP28之前及其后在工作组下重点加速以下具体行动,特别是切实可行和实实在在的合作计划和项目。

刘元玲进一步表示,”这次声明也用实际行动驳斥了国内外一些比较负面的声音。气候变化是系统的问题,要解决气候危机,为了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只要两个国家真真正正想应对这个问题,那么必定会带来方方面面实实在在的合作,真真切切的改变,而这需要双方投入时间、精力、物力、财力、人力,这对两国关系的整体改善是非常有帮助的。”

2022年,中国外交部发布了针对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行为的八项反制措施,其中第八项即为“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中美双方围绕气候议题的面对面会晤由此中断。

直到今年,两国关系回暖,克里也于2023年7月16日至19日再次访问中国。在此访尾声之际于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克里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自述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疏通”(un-stick)停滞了将近一年的美中气候对话。

“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真的在合作并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赢得这场战斗。”克里当时说。

11月15日,克里在美国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出席活动时表示,尽管双方依然存在尚没有达成一致的事项,但在中美当天发表的声明中,两国已经阐明了双方要在气候行动上展开合作的具体领域。

甲烷合作亮点

阳光之乡声明的另一亮点即是针对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合作。

声明提到,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所体现的减排符合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的巴黎温控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正式表明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将纳入控制,而不仅仅是其当前气候目标中概述的二氧化碳。

声明还宣布,中美两国将会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邀请各国参加在COP28期间举行的“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就在上周,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一项令人期待已久的控制甲烷排放的行动方案。甲烷是继二氧化碳之后引发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因素。而它的增温潜力比二氧化碳大得多:以20年为计算周期,其增温效应比二氧化碳高出80倍。

同时,与二氧化碳可以在大气中停留数百年不同,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要短得多,约为10年。这意味着解决甲烷问题将对减缓全球变暖产生更直接的影响。中国甲烷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因此在这方面的举措一直备受世界关注。

针对甲烷排放,声明中指出,两国将落实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并计划视情细化进一步措施。两国将立即启动技术性工作组合作,开展政策对话、技术解决方案交流和能力建设,在各自国家甲烷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各自纳入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甲烷减排行动/目标,并支持两国各自甲烷减/控排取得进展。

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告诉澎湃新闻,近年来,甲烷控排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也高度重视甲烷控排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尤其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表示将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此次中国甲烷管控方案为中国开展甲烷治理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可以看出,甲烷工作的时间安排与推进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基本保持一致。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则认为,长期来看,该计划将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框架和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各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在甲烷减排方面的合作与协调。短期来看,这将促进各级政府、行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加速采取减排行动。

“通过减少甲烷排放,中国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会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积极作用。此外,甲烷减排还将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健康,减少地方污染和生态破坏。甲烷减排对全球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短期控制升温的意义更为突出。”秦虎表示。

COP28开幕前重要成果

两周后,来自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将齐聚迪拜,参加COP28。各界普遍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声明为本次会议定下了一个积极的基调。

此次阳光之乡的声明中也提到,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致力于共同努力并与其他缔约方一道,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全球盘点决定,并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Manish Bapna)对此表示:中美两国今天发布的这一声明传递了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强烈信号,并为即将在迪拜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的关键在于,两国应通过在未来十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甲烷排放并强化各自的气候目标等方式来兑现今天的承诺。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总监李硕则对澎湃新闻表示:“声明是跟中美关系现在总体缓和回温的方向基本一致的,是在 COP28之前协调美国和中国的及时努力。因为两国的参与是  ‘全球取得有意义进展的先决条件’。”但他也表示,充满挑战的中美关系意味着两国之间的气候声明只能是“设定底线”,而不是“设定基调”。

而在刘元玲看来,在COP28召开前夕,中美两国联手合作发挥的作用就好像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之前的情形。但最后实实在在能够落地实践的有哪些,仍值得进一步关注。“现在只是一个重启。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大选年将至,明年谁会当总统,下一届政府怎么看待气候变化,仍存在着不确定性。”

但正如COP28 主席苏尔坦·贾比尔所说,中美所达成的共识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在日益动荡的世界中,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加强全球团结提供了特殊的机会。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