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碳中和技术论坛”第三期论坛“面向碳中和的风光技术” 顺利召开

2022年8月18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清华大学碳中和技术论坛第三期顺利召开。本期论坛以“面向碳中和的风光技术”为题,研讨风光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路径。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等14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线上参会人数超过3万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邹骥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可再生能源发展应重点纳入三方面考量:一、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应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减碳路径之一,以确保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助力降低全球气候风险。二、中国拥有大量火电厂等传统能源基础设施,需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量其经济性问题,谨防资产贬值和过早搁浅,充分发挥存量资产价值,还需坚持“先立后破”原则,在确保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有序使用新能源进行减量替代,并坚持将煤电作为能源安全的 “压舱石”;三、风光发电技术在过去十年获得快速发展,成本大幅下降,除继续发展风光技术外,未来还应加强稳定电网、安全储能等多种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迭代,共同支撑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强调,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明确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目标的能源发展方向,快速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大规模装机发展将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世界正进入“双碳”时代,能源产业发展正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能源技术依赖型。全球风光能源总量极大,空间分布较均匀,可支撑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指出,为支撑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风能和太阳能将在众多可再生能源发电选项中扮演最重要角色,二者每年合计发电将超10万亿千瓦时,风光发电设施需在现有基础上增加8至10倍。然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现有电网难以适应其大规模接入。需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电网适应性,同时配套电力调度机制以及相关经济保障机制,特别是安全保障机制,在推动实现风电和光电高比例融入电网的同时,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太阳能发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经济性和低碳性优势。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将在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有力带动储能、电动汽车等众多相关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与董事局主席张传卫指出,中国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风电技术从“引进吸收”到“全球领先”的跨越式发展,正在引领世界进入海上时代、深远海时代和大风机时代。随着我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五大基地所在省份2022-2030年间新增电力的85%以上将来自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大发展将带动海水制氢、海洋牧场、绿色化工等产业发展,同时向世界输出中国海洋装备、技术和解决方案。

与会专家还围绕“可再生能源气象学研究与应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创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现状和前沿动向”等话题以及《中国风光可再生能源综合报告》项目进行了讨论。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