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政策需求研讨会召开

7月22日,能源基金会会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举办“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研究需求研讨会。会议邀请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单位和有关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参与,从空气质量管理、能源、交通、工业及监测监管等领域对“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向及发展形势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建议:

在空气质量管理方面,一是要定期评估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价规范执行情况,推动基于健康保护目的的空气质量基准标准研究;二是从协同的角度科学设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十四五”期间在继续以PM2.5为治理核心的基础上,明确臭氧控制目标并制定控制战略;三是协同制定空气质量与应对气候变化指标。

在能源结构调整与燃煤源污染控制方面,一是应坚定实施减煤、控油、增气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战略;二是坚定实施以清洁取暖代表的散煤替代工作,通过强化统一管理、明确空气源热泵、天然气和工业余热改造等技术路线选用、加大资金支持等措施,力争到十四五末完成民用散煤淘汰;三是要强化节能措施的污染减排作用,将其作为最有效的清洁能源,最大可减少20%的污染排放和化石能源使用。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源污染控制方面,一是要在预测“十四五”主要高耗能工业产品产量进入平台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控产能、节能及天然气、电力替代来减少煤炭使用;二是结合产业政策、重点区域国家战略和环境治理要求的产业空间布局的考虑,开展重点行业系统性、智能化和多领域协同治理,推动生产节能环保新工艺突破及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出台。

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移动源污染控制方面,一是深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建议将重点运输结构调整区域扩大至汾渭平原和长三角,从货种上由单纯煤炭散装物料向各类商品及集装箱拓展,通过经济政策鼓励货运企业主动调整运输方式;二是通过强化监管加快机动车尤其是柴油货运车排放结构升级;三是在非道路机械管控方面加强机场飞机岸电、船舶控制区扩大及燃料硫含量与国际接轨等。

在环境监测与执法监管方面,一是积极利用低成本传感器、卫星遥感、OBD定位和短时精确预报等技术推动建立生态环境高效智能化监测体系建设,为环境部门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并向管理部门提出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评估,推动法条的实施和逐一落实并为下一阶段的修订提出建议;三是标准政策和监管制度要严格、明确和便于操作,从而在实际中真正发挥监管减排的效用;四是尽最大努力提升基层监测执法部门业务水平和技术手段。

下一步,能源基金会将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总结专家意见,结合领域需求,为“十四五”相关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