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和能源基金会共议合作协议进展与未来合作重点

11月1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和能源基金会召开合作框架协议进展交流会,总结2019年以来工作进展,研讨2022年合作设想。生态环境局陈添局长和能源基金会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邹骥先生出席会议。


(摄影:钱文涛)


(摄影:钱文涛)

2021年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与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9-2023)》(以下简称合作协议)签署的第三年。三年来,合作项目聚焦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研究、四大结构调整优化政策研究及试点示范、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等四大方向十大领域,累计提供研究资金630余万美元,积极支持市相关直属研究单位及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及培训项目40余项,其中,完成并提交研究成果近20项,为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及行动方案研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绿色冬奥等方面提供了多角度的技术支撑。

陈添局长对能源基金会一直以来在推动首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协同治理以及助力绿色冬奥会等方面给与的支持和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十四五”时期,以减碳为统领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北京市碳达峰后稳定下降是首都生态环保工作的重点,也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牵引,关系到2035年“美丽北京目标”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双方应抓紧该战略机遇期,在政策研究、试点示范、制度改革研究三个层面,继续深化务实合作。一是继续开展北京市生态文明体系研究,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与实践创新;进一步推动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发展相关研究与试点。二是参照国际标准系统评估北京市碳达峰,积极探索碳中和战略与路径。三是立足北京实际探索非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策略,研提解决方案。四是深化大气与气候协同治理,深入开展PM2.5与臭氧的协同控制、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体系研究,从区域、行业角度探索更加协同的措施组合及政策方案。五是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与多种排放物协同治理议题,促进国际经验与北京经验的交流。

邹骥总裁认为,北京市持续实施的“一微克行动”,不仅带来了大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并有力促进了首都能源、产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展现了北京市的治理水平与政策智慧。当前,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最新气候行动目标要求,践行中国环境与气候协同保护的新征程,北京市应持续推进深化相关工作,体现首善之都的优势,发挥世界榜样作用。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他建议:一是坚守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丰硕成果,持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措施,推进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工程技术、政策、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相关研究。二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表明已具备率先实现碳达峰的条件,应在开展碳达峰科学评估的同时,加快研究碳中和战略及实施路径、技术措施、政策保障。三是关注首都经济绿色发展,研究重点区、重点领域转型方案与并开展试点示范,凝练北京转型故事,为全国提供可参考的榜样。他表示,能源基金会愿意大力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围绕双碳、协同治理等重点议题,支持北京工作,为首都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于建华副局长、陈维敏总工程师,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及应对气候变化处、财务处,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并就有关议题交流。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