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能源基金会与国际慈善界和国内外智库机构共商中国甲烷减排之策


“加强中国甲烷减排工作国际研讨会”会议现场(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迪拜当地时间2023年12月6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能源基金会联合全球甲烷中心(GMH)、美国环保协会(EDF)、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落基山研究所(RMI)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在迪拜世博城中国馆共同举办了“加强中国甲烷减排工作国际研讨会”。本次活动是能源基金会“用切实行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COP28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会议正值中国正式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方案》)之际,旨在解读《方案》具体内容,讨论《方案》未来实施中面临的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推动更具雄心的甲烷控排行动和政策,并聚焦甲烷减排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健康的协同效益,推动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的分享与讨论。同时,此次讨论也有助于支持和推动中美“阳光之乡声明”中甲烷相关工作的实施。

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卫梵斯(Vance Wagner),全球甲烷中心首席执行官、智利环境部前部长马塞洛·梅纳(Marcelo Mena),美国环保协会能源转型高级副总裁马克·布朗斯坦(Mark Brownstein)分别致辞。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主持。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中国区主任张洁清作总结发言。来自高校、国际组织、国际气候慈善组织等十多位专家参与并展开讨论。


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主持会议(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致辞(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全球甲烷中心首席执行官、智利环境部前部长马塞洛·梅纳(Marcelo Mena)致辞(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美国环保协会能源转型高级副总裁马克·布朗斯(Mark Brownstein)致辞(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做主旨演讲(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与会专家从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健康效益等多角度分析了甲烷减排的机会与挑战。专家一致认为,甲烷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大、见效快,应得到高度重视。如果从现在到2050年采取强有力措施减少化石燃料排放的甲烷,将会带来巨大的协同效益,包括避免全球91 - 92.5万人的过早死亡,减少2610 - 266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也可避免约930 -950亿吨的农作物产量损失。

我国能源行业占据甲烷排放半壁江山,控制能源甲烷排放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安全效益。有专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若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采取甲烷捕捉技术,大约可捕捉20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如果能够全面停止油气行业的火炬燃烧,那么将收集近21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煤层气还有60亿立方米的潜力。这些资源可以投放到能源市场中,补充全球市场的能源供应,加强各国的能源安全。

对于占比第二的农业源甲烷,专家们一致认为实现农业甲烷减排和粮食安全的协同效应困难重重,但并非不可实现。首先,农业源甲烷监测和数据基础还比较薄弱。好的数据是善治的基础,数据的缺乏和不确定性为政策制定带来的很大障碍。第二,需要更好地协同甲烷减排和农业领域政策目标体系,包括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单产目标等,特别是很多农业甲烷减排的措施同时也是气候适应的措施,亦或能降低甲烷减排的成本,促进减排技术和措施的推广。第三,我国特有的土地细碎化的基本国情,也进一步增加了政策推广的交易成本,加剧了农业领域推进甲烷减排协同政策的困难。

此外,专家们呼吁要更加关注甲烷排放带来的健康协同效益。在过去十年里,中国通过清洁空气行动,PM2.5已经快速下降,但是近地臭氧的浓度还在不断上升。全球升温加速和大气本底臭氧增加是背后的主要推手。作为臭氧的前体物,快速减少甲烷排放,能有效减少因为臭氧暴露造成的皮肤癌等公众健康风险。专家估算,每减排一吨甲烷可以为全社会带来3000美元的健康效益。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主持会议(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国际能源署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师托马斯·布雷达里奥(Tomás Bredariol)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张强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敏鹏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能源甲烷高级主任约翰·泰泽(John Tauzel)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此外,与会专家们也热议了刚出台的《方案》,并从甲烷减排潜力和趋势,能源、农业、废弃物等重点领域行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和分享。专家们认为,《方案》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中国第一份针对甲烷控排的专门性的顶层设计文件,非常全面、系统。从政策、技术、标准和支撑体系四个方面,系统性构建了中国甲烷控排政策体系,将有效推动相关目标的实施落地。《方案》编制过程充分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甲烷管控经验,并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考虑能源和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同时突出了中国在控排工作中重点关注的甲烷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专家们也指出,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甲烷控排工作,还需要关注将甲烷作为温室气体进行监管,进一步关注改善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推动公正转型和激励机制,加强污染物与甲烷的协同控制,分类施策、先行先试等问题。

最后,专家一致认为,国际交流和合作对甲烷减排至关重要。中国应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同时中国的相关经验也可以帮助到其他国家。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中美“阳光之乡声明”对非二氧化碳的重视,欢迎《方案》的出台表示欢迎,也期待该方案推动甲烷减排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健康等领域的多赢。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主持会议(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滕飞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前院长孙贤胜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玉娥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庆先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中国区主任张洁清做总结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嘉宾名单(按照发言顺序):
傅莎,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
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
马克·布朗斯坦(Mark Brownstein),美国环保协会能源转型高级副总裁
马塞洛·梅纳(Marcelo Mena),全球甲烷中心首席执行官、智利环境部前部长
方莉,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托马斯·布雷达里奥(Tomás Bredariol),国际能源署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师
张强,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
陈敏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约翰·泰泽(John Tauzel),美国环保协会的全球能源甲烷高级主任
李婷,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滕飞,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
徐华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刘强,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
孙贤胜,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前院长
李玉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高庆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洁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中国区主任
 

, , , , , ,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