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共建清洁、低碳国际大都市——“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召开

    


(图片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9月7-8日,由能源基金会支持、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在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也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生态环境服务领域的一次重要专业论坛。

论坛以“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能源交通重点领域协同控制”为主题,邀请来自生态环境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加州、巴黎、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以及香港、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部门代表,清华、北大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大气和气候领域专家,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交流分享国际大都市空气质量和气候目标规划、政策工具、措施行动。

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已下降48.1%,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5.3%,均已提前完成此前承诺的2020年目标。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因素影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面临更多的困难。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制定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倒逼机制。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张大伟副司长从法制建设、综合减排、科技支撑、管理创新、社会共治五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层面在“十四五” 期间开展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工作的初步设想,其中特别提到了能源领域实施的大规模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协同效益,例如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同时,其单位度电的发电煤耗从落后的400到500克每度电,大幅度地降低到200到300克左右,实现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

能源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邹骥在主旨发言中认为,当前经济发展与污染有脱钩的迹象,但疫情并不能促成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持续减排,在制定经济恢复计划时应将眼前紧急救助行动与长远发展方向相结合,特别要注意谨慎把握债务水平、防止形成新的金融风险压力和过剩产能、防止高碳污染锁定。他指出,北京拥有首都的区位优势,以低碳转型助力启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清洁空气和洁净的水的需求转化为市场需求,会吸引更多的高回报投资,将绿色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邹骥表示,“针对碳减排与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北京市制定中长期零碳排放城市目标和规划,在“十四五”期间针对PM2.5与臭氧来瞄准在中长期率先实现世界级空气质量的目标,并充分利用冬奥举办契机,从能源交通环境和经济创新合作模式,打造绿色奥运和绿色京津冀。”

此次论坛中,能源基金会还支持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法学教授王立德(Alex Wang),美国加州湾区空气质量管理区执行主任杰克·布罗德本特(Jack Broadbent),未来资源访问学者杰里米·施莱费尔斯(Jeremy Schreifels),加州能源委员会前主席罗伯特·魏森米勒(Robert Weisenmiller)等专家,从法律改革、政策推进等方面结合发电、储能等领域,分别分享了美国加州等地空气与气候协同治理的相关经验。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