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故事

用TOD助力中国打造宜居可持续城市

多年来,每当看到城市里越来越宽的马路、越来越多的小汽车、严重的交通拥堵和污浊的空气时,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都会感到深深的忧虑。“以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和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导致了多种严重的城市病。人们需要的,是宜居、低碳、繁荣、充满活力与人情味的家园。”

进入21世纪,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从2002年至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交通、能源、气候安全、生活舒适和便利性的挑战,王志高所看到的正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侧面。

从2008年起,能源基金会开始致力于帮助中国打造“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但用什么方式才能减少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出行带来的碳排放呢?能源基金会通过不断实践找到了突破口:在中国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城市开发理念与实践。

将TOD引入中国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城市主义”奠基人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理念。TOD理念就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约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进行高密度混合开发,其特点在于营造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可达性高的场所。这一理念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开发中被广泛应用,成为解决现代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

“人们在TOD区域可以轻松通过步行满足生活、购物、娱乐、休闲、办公等需求,多个TOD区域通过高效公交系统连接,也有利改善‘职住平衡’。”王志高表示,“TOD在国际上的成功,启发我们思考将这一理念在中国推广。”

2010年初,昆明正在探索改善呈贡新城的规划建设方案。能源基金会邀请彼得.卡尔索普来到中国,支持呈贡核心区10平方公里的TOD概念规划方案研究。最终,昆明采纳了规划方案并将其转化为用于实施的《呈贡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我们在呈贡率先推动实践TOD理念,为地区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贡献了宝贵的经验,能源基金会的先进理念和专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数年来,我们历经各种曲折,但不忘初衷,坚持贯彻TOD的规划设计理念,实践证明,我们的坚持对城市是有益的。”昆明市规划局前局长李亮说。

图片来源:《翡翠城市》

呈贡项目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当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还在建设宽马路和大广场时,呈贡新区就已提出了“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等理念,将混合用地、公交优先等理念融入其中。呈贡新区规划项目获得了住建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领导在多个全国性会议的发言中引用和推荐了呈贡案例。该项目被纳入中国首批6个绿色生态城区试点,获得了国家5000万元的绿色生态城区资助。

与此同时,基于TOD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理念,能源基金会还对街道和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了探索和推广。

“重庆十八怪,坐车没有走路快。”——这句俗语是山地城市重庆交通面貌的真实写照。2009年,受重庆邀请,能源基金会针对山城百姓以步行为主的出行特点,支持了重庆渝中半岛山城步道系统规划的前期研究。2011年,重庆市基于研究建议,选择渝中区的部分街道开展试点,激活其灰色空间,增加人们交流、活动和休息的设施,并通过有设计感的标志标线引导机动交通,保障行人安全,最终,将原本以车辆为中心、人行条件较差的道路,打造成了公共交通便利、街巷文化深厚、空间布局丰富的步道。该项目获得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一等奖。此后,重庆市将这一做法推向更多的区域。

能源基金会从2013年起开始在上海开展工作,支持了一系列街道和空间设计的研究。2016年,能源基金会参与支持的《上海街道设计导则》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地从“完整街道”视角探索人性化的城市街道设计的导则,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一等奖。

助力TOD星火燎原

2010年以来,能源基金会陆续在济南、珠海、厦门以及江苏省、广东省等地支持研究与试点,帮助不同地区开发符合TOD理念和地区特点的城市规划,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TOD试点。各地在TOD规划、设计、建设上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2014年3月,中国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采取“TOD”模式,指导中国的城市发展向更集约、更低碳的方向迈进。

2013年,能源基金会支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TOD规划设计导则》的前期研究。2015年12月,住建部正式发布《导则》,要求各城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高效集约发展。其时,正在开展TOD相关工作的中国城市已达数十个。据保守测算,中国城市贯彻《导则》的理念,2030年后,每年可能带来130万吨的碳减排量。

图片来源:《翡翠城市》

2016年2月,在时隔37年的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未来所有城市开发必须遵守小街区、密路网和相关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优先发展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这进一步促进了以人为本的TOD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与推广。

10年来,TOD理念在中国政策和实践层面开花结果,这期间,能源基金会不断识别政策和标准需求,支持了数十项研究,用以支撑20多项城市空间规划和绿色交通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制定与修编。

与此同时,从2008年起,能源基金会每年支持开展对地方主管领导、技术骨干等的培训,每年培训数百人次,很多人是通过这个培训首次了解并逐步接受了TOD理念。


能源基金会支持编制的《翡翠城市》

能源基金会不断将TOD理念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归纳出中国“以人为本”城市规划的“十项原则”。此后,还支持编制出版了《翡翠城市》一书,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者贯彻十项原则提供了一本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手册。《翡翠城市》还被世界银行用4种外语重新编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人为本,城市为器。虽然TOD在中国的实践取得了快速进展,但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还应包括在有限的碳排放约束下,全方位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考虑到中国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需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收入差距扩大以及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带来更多高碳消费行为等问题,我们认为,除了为所有人打造高质量的物质空间,引导不同群体构建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模式也同样重要,我们将致力于在TOD理念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全面的低碳解决方案。希望未来的中国城市,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高质量协调发展,成为绿色、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家园,”王志高说。

20周年故事
搜索20周年故事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